| 案例展示 |
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生態文明思想,遵循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美麗山東建設,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積極行動,開展創新示范,打造美麗建設實踐樣板。現向社會充分展示各地美麗建設成果,推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行動的生動局面。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建共享美麗山東,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4年,生態環境部推動開展了化工園區突發水污染事件環境應急三級防控體系建設暨“一園一策一圖”試點示范工作,青島市董家口化工園區入選全國第一批試點園區,並順利通過驗收。青島市立足“三個堅持”,結合董家口化工園區“伴河臨海”的區位、風險特征,全面提升突發水污染事件環境應急准備能力,推動董家口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提級躍升,打造沿海特色的“一園一策一圖”示范樣板,筑牢青島美麗海灣生態安全底線。
(一)多頭發力保障到位。山東省、青島市兩級黨委政府做好頂層設計,強化政策扶持和資金保障,省發展改革委印發《推進青島西海岸新區高質量發展2024年工作要點》,青島市委市政府印發《美麗青島建設規劃綱要(2022—2035年)》,將試點工作列為重點任務。
(二)上下聯動縱向到底。省、市、區三級生態環境部門建立“周調度、月報告、季度總結”工作機制,督促指導按序時推進。園區管委會成立試點工作攻堅專班,聚焦風險摸底、現狀分析、資源整合、實地勘察等重點工作,制定時間任務表,統籌推進各項試點工作任務。
(三)同頻共振橫向到邊。青島市生態環境、應急管理、規劃、園區管委會等部門協同聯動,建立“周調度、月會商”工作機制,每月召開會商會,重點解決攔河壩、攔截溝等應急空間設施用地規劃、分區防控等難點堵點,充分分析挖掘可利用空間設施,實現小改造防范大風險。
(一)推動數智賦能創新升級。依托省級化工園區數智化轉型,升級改造智慧管控平台,接入園區重點企業重大風險源、重點工藝、周邊敏感水體等在線監測點位2271個,搭建“一園一策一圖”信息化系統並嵌入智慧園區監管平台,分類標繪應急空間與設施並標注使用說明,形成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指揮“一張圖”,實現環境應急一圖通覽、一鍵響應。
(二)推動物資保障健全完善。打造董家口省級環境應急物資庫,針對園區伴河臨海、石化煉化的風險特點,重點應對溢油、危化品泄漏等近岸海域突發水環境事件,儲備收油機、卸載泵、圍油欄等物資,配備2艘大型應急船舶用於溢油回收,提升陸源污染物入海先行應對處置能力。
(三)推動應急救援能力提升。充分融合園區內外環境應急救援隊伍,通過簽訂應急處置聯動協議等方式,建立起10支環境應急救援隊伍,打造響應快速、決策高效的環境應急救援體系。
(一)“企業級”防控保基本。重點打造園區化工企業“風險單元—圍堰—事故應急池—雨污水切斷閥”的“三道防線”,建成收集、暫存、截斷一體化防控體系,形成了30萬立方米應急空間,確保事故廢水分區收集、快速轉輸、緊急截斷,從源頭防范事故污水溢出廠區。
(二)“企間級”防控阻蔓延。創新實施“分片區”防控模式,投資1億元新建入河截污溝,在園區內河上游和截污溝入河口建設截污閘11處,增加截留、攔截應急空間4.9萬立方米。充分借助園區地上、地下污水管網實現企業應急空間、溝渠、截污溝與園區公共事故應急池和集中污水處理設施的單向聯通,最大程度利用了園區應急空間,提升園區應急保障能力。
(三)“園區級”防控兜底線。充分考慮鄰避效應和極端不利事件,利用園區內5條泄洪溝渠構建45萬立方米的臨時應急空間。投資1.7億元在距園區內河入海口1.3公裡處新建攔河閘,配備電網、柴油發電機雙路供電,可截留事故廢水約143萬立方米,確保事故廢水不出園區、不入海。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